發布時間:2020-07-12 點擊4102次
“設計,從設想到設法,從計劃到計算,這個包容性、實踐性極強的學科,充滿著無限性的可能。就如同10除以3,永遠除不盡一樣。
只有出發才是一切的開始
直到2012年,我意識到自己不管是在專業學習上或者是個人的發展空間上,都有所受限,因此我離開了那家公司;機緣巧合下,我加入了魯班這個發展平臺。
2013年5月20日,當時還是設計師的柯總帶著在魯班未滿一年的我,去接手一個碧桂園的別墅項目,業主是一個90后女生,小衛,她人特別的開朗、隨和。在我們溝通了設計方案時,遇到了很多難關。因為別墅項目牽扯面特別廣,考慮到的東西特別多、特別細,我就摸索著跟大家一起做方案,我提出了很多的設計想法,都一一被采納了,最后施工落地的效果也特別好。
借由這個項目,我不但跟小衛成為了好朋友,還榮獲得了優秀設計師獎。
因為所有的家私燈飾都要跟設計圖紙上的一模一樣,為此我們團隊付出了很多。最終,實景效果跟設計稿的出入不到3%,體驗感非常好,因為這個案子非常成功,單女士主動幫我們進行了宣傳,介紹了很多客戶給到我們。
做設計,更像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,然后有策略地解決問題的循環上升的過程。每個人站的高度不同,看到的問題也會不一樣,設計師的水平取決于你能發現多少問題,如何在各種問題的相互制約與權衡之間,找到并存關系并解決問題。
可能是臺灣的節奏相對慢的原因,這里的人們對于設計的要求,更多的是在追求設計空間上的多重可能性、探索設計文化上的人文關懷。我注意到他們對于燈飾的運用非常好,燈飾不但有基礎的照明作用,還能增加空間感,更是營造出多元氛圍的最佳單品。
我從不糾結于我應該成為一個怎樣的人,我在意的是,在我努力之后,我能夠成為一個怎樣的人。就像愛因斯坦說的,在天才和勤奮兩者之間,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勤奮,因為它幾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化劑。
如今的我會繼續不斷地追求設計,做好的設計,不滿足于當下的設計水平,用好的設計去打造每一位客戶的家,我勇于設計出我自己的人生。